资材业农化频道 | 温室频道 | 饲料兽药频道 | 农业机械 种植业蔬菜频道 | 水果频道 | 园林频道 | 茶叶频道 | 大田频道 | 药材频道 养殖业水产频道 | 畜牧频道
| 农业网主站 | 注册 | 登陆 | 取回密码 | 邮件 | 人才 | 展会
热点搜索: 铁观音 普洱 岩茶 红茶 绿茶 乌龙 茶具
茶叶网首页 > 茶叶资讯 >国内综合 > 正文

国内综合

云南普洱景迈山:用茶叶与自然对话
茶叶网 来源: 光明日报 时间:2018/2/10 【  】 【打印】【关闭

  一片片古茶林与古木参天的森林混生在一起,两三人高的千年古茶树披挂着小花草藤、野果山菌、兰花和石斛等寄生植物;身穿民族服饰的妇女和儿童爬到茶树枝干上采摘鲜叶,幽远的古歌调子在林中回荡;密林中时隐时现的布朗族、傣族山寨竹木屋顶,让人恍惚间有些分不清到底是村在林中,还是林在村中……眼前这幅原生态的生活图景,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境内的景迈古茶山。

  “想那个地方,炊烟绕夕阳,茶的摇篮,云的故乡……”正如歌中所唱,美丽的景迈山以盛产普洱茶闻名,这里最早开启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有着连片面积最大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如今,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浪潮中,景迈古茶山也在默默书写人与自然融合的故事……

  一片茶叶承载的历史

  古茶山由景迈、芒景、芒洪等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村寨组成,海拔约1400米,在北回归线一侧,被认为是出产高品质茶叶的最佳海拔高度和区域。在这里,森林、茶树与村落没有明确的界线。人们生活在茶林里,家家有树、户户种茶;茶与树为邻,人与茶相伴

  “古茶林占地面积2.8万亩,茶树采摘面积1.2万亩,迄今已有1828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古茶林,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原芒景村党支部书记、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理事长南康介绍说。

  关于景迈山古茶林,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布朗族先祖帕岩冷率领部属在景迈山附近定居并种植茶树,临终前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千百年来,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事,景迈山上的布朗人都恪守茶祖遗训,将茶树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来敬重、供奉、传承。

  如今,年过古稀的苏国文仍与茶相守、劳作如常,并孜孜不倦地弘扬布朗族的茶文化。他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坚持亲手制作传统晒青茶。作为当地布朗族最后一位世袭土司的儿子,苏国文知道,布朗族特有的茶文化是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要世代传承。在所著的《芒景布朗族与茶》中,他详细地介绍了布朗族与茶的渊源关系,并提出关于古茶园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提倡科学开发利用古茶园。

  在景迈山,千年传承的不仅仅是手工制茶的古法,更有流淌在每个茶农心中对自然的敬畏。每年4月,正是春茶繁茂的时节,山上的布朗族都要举办“山康节”,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祭茶祖。在芒景村的岩冷山上,布朗族人向千年古茶树顶礼膜拜,表达对祖先和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过去常听老人讲布朗族的种茶历史和茶文化,当时感觉无动于衷;现在看来,那时候老祖宗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古茶林生态系统。这种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南康感慨道。

  做有“身份证”的普洱茶

  车辆穿过景迈大寨村,路面就变成了弹石路面,这是南康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村民修筑而成的。据他讲,修建弹石路并非因山间运料困难而就地取材,而是一个极具环保意识的决定——“柏油路面在夏天高温时会散发气味污染茶树,所以我们摒弃了这种修筑方式”。

  南康自家生产的普洱茶注册品牌叫“阿百腊”,布朗语“茶之魂”的意思。粗看眼前的饼茶,与其他产品并无区别,只是外包装白色棉纸的背面粘贴着一片椭圆形的不干胶——看来,这就是南康提到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身份证”了。

  “身份证”由四部分组成:中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洱茶的专用标志;外围的圆圈印有产品名称;再外一圈是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的名称,以国家行政机关和检验机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来确保该款产品的真实性;椭圆不干胶下方为产品的二维码,旁边的16位数字就是这块饼茶的“身份证”号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就可以通过追溯功能查看这款产品的名称、检验报告、实物标样以及采摘、揉捻、加工和包装的制作过程。这样可以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喝得放心,真正记住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独特口感与韵味。”南康介绍说。

  由于资源稀缺,景迈山古茶林每年的普洱茶产量不足300吨,而市场上冠以“景迈”“景迈山”“景迈古茶”名义销售的茶叶却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大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景迈茶”充斥市场,造成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的严重弱化,保护和打造当地茶品牌迫在眉睫。

  2016年6月,在普洱市政府的指导下,澜沧古茶公司、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合作社等5家企业发起成立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在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支持和配合下,制订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茶)紧压茶》产品标准,确定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地及定义:以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辖区内多个村寨的茶林(不包括生态茶园)作为产地范围;在此范围内,经过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具有“明显的蜜香、杯底留香持久”特征。

  “我们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和标准,只要消费者看到贴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就知道是可信任、有保障的茶。”普洱市茶叶与咖啡产业局局长卢寒表示。

  填补世界茶文化遗产空白

  鉴于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科学、景观和生产应用价值,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澜沧县在国家文物局、云南省文化厅和普洱市的指导与支持下,于2010年开启了申遗之路。

  申遗所用的正式名称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总面积约177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景迈和芒景两个村委会,资源类型包括千年万亩古茶林以及散落在景迈山的众多古村落等。

  “申遗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是对景迈山的古茶林、古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惠民镇党委书记兼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李开富强调。

  2012年9月,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2012年11月,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3月,如期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遗文本……随着申遗工作的稳步推进,当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修订《澜沧县景迈山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政策法规;成立澜沧县文化遗产管理中心、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和森林公安景迈芒景古茶园派出所,建立县、镇、村三级保护管理机构;制订《景迈村茶叶市场管理公约》《芒景村保护利用古茶园公约》,从村级层面提出古茶林管护的具体措施。

  在李开富看来,为了申遗,景迈山实行的是“减法”保护。“例如,严禁擅自移栽、砍伐古茶树和古树,严厉查处毁林、盗林等违法行为;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提升改造,严格控制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外观;引导居民到遗产区外已规划范围内新建住房,逐步减少遗产区的人流和车流,保持原有生态和人文环境。”

  难能可贵的是,景迈山古茶林的申遗工作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积极响应。“经过民主决策,村民们在关键路口自发设立关卡,禁止山外的茶叶、未审批的建筑材料、违禁农药化肥等流入景迈山。”张华补充道。

  申遗成功后,知名度的提升会使外来游客大量涌入,景迈山会否因此重蹈某些地方过度商业化的旧辙?“生态旅游业催生的经济价值反而能激发起当地人对生态资源保护的自觉性,相信富裕起来的村民会越来越珍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古茶树和原始森林,更能理解原生态带来的巨大价值。”对于景迈古茶山的未来,李开富充满信心。

  “千年古茶山,茶马古道上,回荡着阵阵马帮的铃响;悠悠月光下,澜沧江边上,阿妈口弦声声,诉说岁月的沧桑……”美妙的歌声中,这片天、地、人合一的千年万亩古茶林令人真正体会到“天赐普洱 世界茶源”的内涵。相信景迈山古茶林这一人类生态保护和开发的典范将历久弥新、代代传承。

茶叶网编辑:agronetyanglei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茶叶网(www.agrotea.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茶叶网”(www.agrotea.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茶叶网(www.agrotea.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茶叶网(www.agrotea.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茶叶网(www.agrotea.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茶叶网”(www.agrotea.com)联系。

热点新闻

·婺源绿茶:千年茶乡的匠心之作
·勐腊县: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陕西省安康市:秦巴明珠续写香茗传奇
·湖南双牌:苦瓜红茶受欢迎(图)
·临沧创新思路造“天下茶仓”(图)
·云南绿春县:一片茶叶的“致富经”(图)
·信阳浉河区:茶乡的“扮靓秘方”(图)
·上半年农民收入增6.6%,农业农村经济稳...